找到相关内容32954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虚云老和尚对永明延寿思想的继承与发扬

    方便之法为包治百病的唯一良方(不知变通,不但拒不采用他人可以愈疾的良药,甚至污之为毒药),背离佛法根本精神的弊端,他们才基于佛法一味的圆理,积极倡导融合会通,这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;永明大和尚、...

    黄公元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194093.html
  • “四分五周因果”与“三圣圆融

      “四分五周因果”与“三圣圆融   弘安法师   内容提要:本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,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澄观法师用四分五周因果科判《华严经》及其原因与传承;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,说明普贤与文殊为上首的原因,进而论述为何只有毗卢遮那佛、文殊菩萨、普贤菩萨被称为“华严三圣”及他们之间的圆融关系。本文认为,华严三圣的形成与发展,是一个较漫长、复杂的过程,是佛教已经中国化的证明,是隋唐...

    弘安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80094127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一生中的难事奇事

    殴打他的兵弁,老和尚不但不生气,反多方慰劳,并劝他们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”那些兵弁都感激涕零而去。 老和尚到了昆明后,将路上遇见杨吴的经过,详细告诉唐,并请唐做三件事:(一)于道场起经之日,全市禁屠。...狐自受戒后即不吃肉,肚子饿了就回寺求食;一日修寺工匠,戏以肉块掺在花饵中,狐怒目睨工匠,好像怪他们相欺,遂逃去,数日不来庙。一天被乡人所逐,猱升十余丈高的树岭,抱枝长叫,老和尚出而探视,一见老和尚即急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503994651.html
  • 问: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?

    都是道行高深的大德圣贤,我们凡夫俗子怎么能及得上他们呢?如果各位有这种想法,那就好像认为大龙眼树结的果实像橘子大,小龙眼树结的果比葡萄小一样,是一种妄执的错觉。在佛教里,人人可成佛;涅槃也是一样,人人能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08235395021.html
  • 论晋水净源与北宋的华严中兴

    (1011—1088)三人。他们之间皆有持续的师承关系,并上接宗密。由宗密直承澄观而言,华严宗的传承法系,实以清凉澄观肇其始,于此或可印证太虚法师称华严宗为“清凉宗”之说。   从朗撰有《法界观门钞...

    陈永革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095062.html
  • 莲池大师的净土判教思想

    等相继而出。他们把释迦如来一代的教法,依一家的义旨,或者加以时间的配列,或者就教理的浅深加以组织,来剖判解释,以阐明各家在整个佛教当中所占的地位和价值。这是教相判释发生原因的又一面。”   《佛光大...但一个来自华严,一个来自天台,这就使得净土宗的判教系统结构形式明显呈现多样化。与此同时,因为后期净土宗判教也都坚持或符合了以“念佛往生”为判教标准,所以他们的判教仍然属于净土宗的“事判”,而非天台、...

    德澄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095063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的乘戒兼急观

    明遵佛敕。虽行小罪由坏大惧,谨洁无犯轻重等持,息世讥嫌恐生疑谤。”延寿强调“戒性如虚空”是为了破除未悟者的迷情,让他们放弃对事相的执著,并非是让人完全的不顾戒律、放旷纵横。悟后的菩萨只要未到佛地,都还有烦恼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995094.html
  • 大慧宗杲“话头禅”理路钩沉——以《大慧书》为线索

    证得二空所显真如”,只能够证其中之一的“人我空”真如,即只证“无生忍”,未证“无生法忍”,所以,神宗开悟祖师,尚未成为初地菩萨:但是,他们却也已是“胜者”。所以,唯识学的“见道”、“真现观”,反映在...

    袁经文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395194.html
  • 《浮山志》第三章 第二节 碑刻

    身份到浮山中学建党。由于他积极活动,先后发展了郑曰仁(语文教员)、张良培(历史教员)及学生王靖疆、黄桂元、周复安、陈石奇、吴培炎等为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。第二年春夏之交,他们在金谷岩召开党员大会,宣布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0595784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伦理精神

    那些可善可恶、身处恶道又发愿向善的“中士”。而对于那些自律独善的“上士”而言,他们能够以般若性空智慧,对善恶采取超然的态度。云栖袜宏的观点实际上体现了佛教...佛教观念,使众生对佛教修行生起亲近和爱念之心。   (2)爱语摄,这是依据众生之根性而对之以善言慰喻,使他们对佛法产生亲近感,进而接受佛法。   (3)利行摄,是要求尽量做有利于巩固和增进众生对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五明研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0196049.html